止天戈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八一中文网www.izwdu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张副总指着屏幕上一处标着“10号靶道”的区域:“先看看你们的枪。听说你们搞了款新步枪,后坐力比95式还小?”
高野笑了笑,按下操作台的按钮,巨幕上立刻切换到第一视角画面——一名测试员正趴在伪装网后的射击位上,手里的步枪通体黝黑,枪管下方的战术导轨上嵌着个小巧的传感器。“这是‘凌云-1’模块化步枪,5.8毫米口径,重点优化了人机工效。”
随着高野一声“开始”的指令,屏幕右侧的数据栏突然跳动起来。测试员扣动扳机的瞬间,至少五个不同角度的慢镜头同时捕捉到膛口焰的绽放,像一朵微型的金色菊花在枪口盛开。
“传统靶场看环数,我们看这个。”高野指向一组波动的曲线,“蓝色是枪身振动频率,红色是射手的肩部压力分布。第一发弹后坐力峰值32.6牛顿,比95式降低28%,这要归功于枪口的多孔制退器和枪托里的缓冲弹簧——用的是我们给月球车研发的记忆合金材料。”
周院士忽然指着慢镜头里子弹脱壳的瞬间:“弹壳抛出角度很稳定,几乎都在45度左右。”
“您眼神真准。”高野调出另一组数据,“我们在抛壳窗里加了个微型导流板,根据不同射手的持握习惯,能通过APP调节角度。实战中,弹壳乱跳可能暴露位置,这细节是特战旅的老班长提的需求。”
张副总忽然问:“能打穿三级防弹衣吗?”
高野点点头,示意测试员换弹夹。屏幕上的靶标突然换成一块明黄色的防弹板,上面标注着“GA141-2010三级”。随着三声连贯的枪响,慢镜头清晰地显示弹头在靶板表面撞出浅坑,第三发弹才勉强穿透,留下个不规则的孔洞。
“100米距离,前三发弹的动能衰减曲线在这里。”高野调出一组红色的折线,“第一发780焦耳,第三发降到620焦耳——这是因为枪管升温导致初速下降。我们的智能弹道算法能根据连续射击次数,自动修正瞄准镜的弹道补偿参数,误差可以控制在1.5厘米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