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则晖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八一中文网www.izwdu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他拿着自己刚研究透的一道难题,清晰地阐述:“江老师,你看,这道题的核心其实是把电磁感应中的楞次定律和动量定理结合,关键切入点在于分析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的加速度变化率,而不是速度本身。出题人在这里设了个障眼法,用了一个恒力牵引的条件,让人容易误入能量守恒的套路…”
江静知听着他条理清晰、直击要害的分析,心中暗惊:这小子,真的开始“渔”了!而且渔得相当有水平!
第三步:刻意练习与反馈循环。
他根据自己的分析,精准定位薄弱环节,进行高强度、有针对性的练习。做完题后,他不仅对答案,更会复盘整个思考过程:“我最初的想法为什么是错的?是哪个概念理解有偏差?还是被题目里的哪个伪装信息误导了?”
他把这些反思都记录下来,形成自己的“错题心理学”。
期中考试如期而至。
成绩公布那天,整个高三楼师生都轰动了。
余夏的名字,赫然排在全年级的第三位。十四岁的少年班尖子生开始超越十八岁的实验班尖子生。
总分蹿升的同时,语文和英语,这些以往他靠“天赋”和语感吃饭的科目,成绩有了质的飞跃——他的“命题意图分析”和“得分点预判”策略见效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