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苏中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八一中文网www.izwdu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“你要去可以,但得答应我三件事。”他放下茶盏,语气严肃起来,“第一,只许待十日,看完稻田、聊完农事就立刻回来,不许掺和后周的朝政;第二,让耶律敌烈带五十名精锐侍卫跟着,寸步不离;第三,若发现后周有半点异动,立刻发信号,我亲自带兵去接你们。”
耶律观音女眼睛一亮,立刻屈膝行礼:“谢可汗!我都记下了!”
耶律延寿女也跟着欢呼起来,抱着草筐在帐里转圈:“能去汴梁啦!能看大稻田啦!还能给农妇奶奶带我编的草筐!”
耶律璟看着侄女眼里的光亮,又看着女儿蹦蹦跳跳的模样,紧绷的嘴角终于松了些。他挥了挥手:“去吧,跟耶律敌烈说,让他备好车马,三日后出发。对了,给延寿女多带两件襦裙,别到了汴梁让人笑话。”
两人欢天喜地地退了出去,帐里只剩下耶律璟和案上的奏报。他拿起那张画着地图的纸,指尖划过汴梁的位置,忽然想起观音女说的“双赢”。或许,真的不用靠“踏平”,也能让契丹安稳下去;或许,那些汉人的书里,藏着比弯刀更管用的道理。
铜炉里的松脂还在燃着,烟色轻轻绕着狼头图腾,竟有了几分柔和。耶律璟端起茶盏,又喝了一口,清冽的茶香漫过舌尖,他忽然开始期待——等观音女和延寿女回来,会不会真的带来能让南北都太平的法子?
三日后,辽上京的城门外,一辆装饰着银铃的马车缓缓驶出。耶律观音女坐在车里,手里捧着《论语》,身边的耶律延寿女正摸着新做的粉襦裙,金步摇撞得叮当响。车外,耶律敌烈带着五十名侍卫紧随其后,马蹄踏过冻土,朝着汴梁的方向而去。
风里的暖意越来越浓,远处的草原上,春耕的牧民已经开始翻地,炊烟袅袅升起,与上京的烟色连成一片。耶律观音女掀开窗帘,望着南方的天际,心里默默念着李谷信里的话:“汴梁的春天,有开得最艳的桃花,也有最愿安稳过日子的人。”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