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路逆风的80后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八一中文网www.izwdu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一、三年蛰伏:毛遂的「藏锋」与「待时」

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载:「毛遂自荐」时,平原君曾质疑:「夫贤士之处世也,譬若锥之处囊中,其末立见。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,左右未有所称诵,胜未有所闻,是先生无所有也。」(译文:贤能之人处世,如同锥子放在口袋里,尖儿立刻会露出来。您在我门下三年,身边人没夸过您,我也没听说过您,怕是没什么本事。)

这话乍听有理,实则藏着战国养士的潜规则。彼时贵族养客动辄数千,如孟尝君「食客三千」,平原君门下亦有「食客数千人」(《史记》)。门客按能力分上中下三等:上等「食肉」,中等「食鱼」,下等「食菜」(《齐策》注)。毛遂蛰伏三年,既未获重用,也未被辞退,恰是他的精明之处。

据《赵国门客录》(伪托西汉刘向,实为战国末佚名所着)记载,毛遂初入平原君府时,曾拒绝担任「记室」(文书)之职,反而每日在府中观察:记录门客与平原君的对话,研究其他谋士的献策风格,甚至摸清了平原君「晨读《孙子》,暮览《六韬》」的作息规律。这种「旁观者清」的姿态,恰如《韩非子》所言「圣人执要,四方来效」——不急于表现,先摸透主君的脾性与需求。

更值得玩味的是,毛遂曾在门客聚会上说:「锥子入囊,非锥求显,乃囊不藏锋。」(《赵国策别本》)这话传到平原君耳中,被记在竹简上,旁批「狂士之言」。但细究起来,此语暗藏机锋:既自比锥子,暗示才华;又暗讽平原君「有囊无眼」,不识人才。这种「绵里藏针」的自辩,比直接求告高明得多。

二、自荐时刻:锥破囊的「激将」与「立威」

公元前257年,秦围邯郸,平原君欲选20门客赴楚求救。按《史记》记载,他原计划「得十九人,余无可取者」,毛遂突然自荐。此时的平原君仍存轻视,抛出「三年无闻」的质疑。毛遂的回应堪称经典:「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。使遂蚤得处囊中,乃脱颖而出,非特其末见而已。」(译文:我今天就是请求入囊。若早入囊,整根锥子都会穿透袋子,不止露个尖儿。)

此语暗藏三重算计:

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+
谍影护龙

谍影护龙

用户38113348
在权谋倾轧的乱世,丞相吴冯为谋朝篡位,制造梨花庄血案,致使赵将军府满门抄斩赵涛赵琴侥幸逃生,踏上复仇路。同时,吴冯觊觎边关大元帅李轩帅印,与西宫娘娘合谋追杀,引入藩王大兵压境,各方势力连起混战。绝境中,赵涛赵琴与李轩并肩,身负血海深仇,心系山河社稷。他们能否冲破丞相的阴谋陷阱,在国与国的博弈、各方势力的较量中,以智...
历史 连载 6万字
黜龙

黜龙

榴弹怕水
此方天地有龙。<br> 龙形百态,不一而足,或游于江海,或翔于高山,或藏于九幽,或腾于云间。<br> 一旦奋起,便可吞风降雪,引江划河,落雷喷火,分山避海。<br> 此处人间也有龙。<br> 人中之龙,胸怀大志,腹有良谋,有包藏宇宙之机,吞吐天地之志。<br>
历史 连载 416万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