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2章 纽约的序曲:疏离与牵挂 (第1/4页)
我的狗是军统特工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八一中文网www.izwdu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出租车窗外的纽约,以一种近乎粗鲁的生动,碾过了晗晗在英国某私立女子学校被精心养护出的所有感官。然而,这份初临新大陆的悸动,却无法触及她心底那处更深的寂寥。
不过十余小时前,她还在伦敦萨里郡那所声名显赫的女子学校里。清晨的薄雾缠绕着百年橡树的枝桠,她拉着行李箱走过湿漉漉的鹅卵石小径,身后宿舍楼传来的缥缈钢琴声,为那段被严格规训的生活画上了句点。那里的一切都有其规矩,一如她与母亲晗冰的关系——清晰、冰冷、缺乏温度。她们之间最近的交流,是昨晚那通公式化的越洋电话,母亲的声音透过听筒,冷静地交代着抵达纽约后的注意事项,关于公寓、关于安全、关于学业,字字句句皆是安排,听不出半分寻常母亲的挂念。
她下意识地摸了摸随身携带的长笛盒。这只柚木盒子,是母亲晗冰在她以全科“优异”毕业时送的礼物,昂贵,体面,一如晗冰女士一贯的风格。但晗晗指腹流连的,却是行李箱夹层里,那件国内奶奶亲手织的、已经有些褪色的旧毛衣。童年,在奶奶身边度过的那三年,才是她贫瘠情感世界里,唯一真切拥有过的温暖。奶奶灶台间饭菜的香气,弄堂里软糯的上海话,还有那双布满老茧却无比轻柔的手……这些,才是她身处异国他乡时,心头反复咀嚼的乡愁。
曼哈顿的玻璃幕墙大厦以毫无章法的姿态野蛮生长,与应该学校规整的哥特式尖顶形成了尖锐的视觉冲撞。这混乱,反而让她感到一丝奇异的放松。在这里,没有母亲无所不在的审视与期望,也没有必须维持的、体面而疏远的母女关系。
她在114街的公寓小而整洁。放下行李,她步行走向不远处的河边。风毫无顾忌地吹乱了她一丝不苟束在脑后的发髻。她在长椅坐下,打开那昂贵的琴盒,指尖抚过长笛冰冷的银键。
她没有吹奏练习过千百次的经典曲目,而是即兴流出一段旋律,不成调,却带着某种获释的情绪。音符很快被河风带走。几个路人放慢脚步,对她投来善意的微笑,无人驻足凝视。这种不被评判、不被期望的感觉,真好。
远处,乔治华盛顿大桥的钢缆划开天际。她拿出手机,屏幕上是与奶奶的合影。她深吸一口气,按下视频通话的请求键。等待音每响一下,她的心就揪紧一分。
终于,屏幕亮起,奶奶慈祥的面庞出现,带着惊喜。
“囡囡?到了哇?纽约冷不冷?饭吃过了没有?”一连串带着浓浓上海口音的关切,瞬间击中了晗晗心中最柔软的部分。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