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章 全院巡查:在细节里找方向,于需求中定担当 (第1/2页)
玄辰金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八一中文网www.izwdu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清晨六点半,明泽医院的晨光刚漫过第一座科室楼的屋顶,沈知行已经坐在了巡查车的副驾上。副驾储物格里,330个科室的《运行状态表》按楼号码得整整齐齐,后座堆着的《手术分级备案册》标注着不同颜色——红色代表四级手术,橙色代表需要多科室协同的复杂手术,这是他今天巡查的核心目标。
“先从A区的内科楼开始,按1到12号楼的顺序来。”沈知行对着司机说,指尖已经翻开了A1楼的运行表。车刚停稳,内科楼护士长就快步迎上来,递上一份连夜整理的问题清单:“沈院长,消化内科昨天新增3例ERCP手术,设备运转正常,但护士站的叫号系统偶尔卡顿;肾内科的透析机有2台需要校准,赵磊的后勤团队已经在安排了。”
沈知行跟着护士长走进消化内科,手术室的灯还亮着,一台ERCP手术刚进入收尾阶段。主刀医生见他进来,连忙侧身示意:“沈院长,这例胆管结石患者合并肝硬化,手术难度不小,不过很顺利。”沈知行站在观摩区,目光紧盯屏幕上的操作画面,直到结石被成功取出才开口:“术后要重点监测凝血功能,肝硬化患者容易出血。”他翻开手术备案册,确认近期消化内科的四级手术均由资深主任主刀,没有需要他介入的需求。
接连走过A区12座内科楼,沈知行的记录本上记满了细碎却关键的信息:心内科的导管室耗材库存预警,呼吸科的肺功能检测仪需要升级,内分泌科的患者教育室座位不足。“这些问题分三类处理,”他对赶来汇合的林薇说,“设备需求报给赵磊,24小时内回应;耗材和场地问题周明跟进,一周内给出解决方案。”
上午九点,巡查车转向B区的外科楼群。神经外科所在的B3楼是重点,沈知行刚走进科室,陈立就拿着一份手术同意书迎上来:“沈院长,下周三有台脑干胶质瘤切除术,患者只有11岁,肿瘤位置深,涉及多根颅神经,我想请您主刀。”沈知行接过同意书,指尖划过CT影像上标注的肿瘤边界,沉吟片刻:“把术前评估报告和影像资料下午送到我办公室,我再确认一下手术方案。”这是今天第一例明确需要他介入的四级手术。
外科楼群的巡查节奏明显更快,骨科的脊柱侧弯矫正术、普外科的腹腔镜下胰腺癌根治术、心胸外科的先天性心脏病修复术,多数四级手术都由科室骨干主刀,仅心胸外科有一台主动脉夹层手术因患者合并严重肺功能不全,需要他后续评估是否参与。“让心胸外科把患者的全套检查资料整理好,和神经外科的资料放一起。”沈知行对助理叮嘱道,脚步没停地走向下一栋楼。
中午十二点,巡查车停在了C区的医技楼。影像科的CT室里,技术员正在给一位患者做增强扫描,屏幕上的图像清晰流畅。“新采购的3.0T磁共振运行怎么样?”沈知行问科室主任。“完全没问题,昨天一天做了42例检查,比之前的设备效率提升了30%。”主任笑着回答,递上设备运行日志。沈知行翻到维修记录页,确认每月的定期检修都按时完成,才放心离开。
简单吃过工作餐后,巡查车径直驶向D区的专科楼——罕见病专科所在的D7楼是今天的重点巡查目标。刚到楼下,就见苏芮带着几位医生在门口等候,白大褂口袋里还露着半截病例夹。“沈院长,我们刚接诊了一例疑似‘遗传性血管性水肿’患者,反复出现喉头水肿,已经抢救了两次,基因检测结果还没出来。”苏芮的声音带着急切。
沈知行快步走进诊室,患者正靠在床头吸氧,脖子明显肿胀。他接过病历夹,快速浏览病史:患者22岁,近半年已发生4次喉头水肿,每次发作都危及生命,此前在多家医院未能确诊。“立刻联系检验科,开通基因检测绿色通道,6小时内出结果。”沈知行吩咐道,又转向苏芮,“先按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治疗方案用药,备好肾上腺素和气管切开包,以防再次发作。”
在罕见病专科的实验室里,沈知行仔细查看了设备运行状态:基因测序仪、蛋白质分析仪等精密设备都在正常运转,实验台整洁有序,试剂库存表上标注着每种试剂的有效期。“之前申请的罕见病样本库建设,进度怎么样了?”他问实验室负责人。“已经完成了300例样本的入库,数据库也在同步搭建,预计下个月就能投入使用。”负责人回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