邢成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八一中文网www.izwdu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两点半的时候,旅游团准备离开了。他们排着队和工作人员合影,红裙子女士拉着陈露的手说:“Your restaurant is not just a restaurant, it''s a museum of culture.”徐涛把印着餐厅地址的双语名片递给他们,名片背面是幅水墨莲花:“If you e to China again, we''ll make you the ''Dragon and Phoenix'' cake next time.”
送走客人后,陈露靠在门框上,看着后厨里收拾的邢成义。阳光穿过窗户,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,灶台上的锅碗瓢盆还带着余温,案板上剩下的面团被小徒弟捏成了小兔子。邢成义把最后一块抹布晾起来,转身说:“晚上把剩下的菌菇做个杂酱面?给大家加个餐。”
陈露笑着点头,拿起桌上的故事卡——上面的英文注解被客人翻得有些卷边,“亲尝汤药”那页还沾着点菊花茶的水渍。她忽然想起早上邢成义说的话:“你说,他们回去以后,会不会跟朋友说,中国的素食里,藏着好多温柔的故事?”
邢成义正在擦灶台的手顿了顿,窗外的蝉鸣正热闹,他望着餐厅里渐渐暗下来的灯光,轻声说:“肯定会的。就像咱们吃惯了的素面,慢慢嚼,总能尝到里面藏着的心意。”
暮色降临时,素味轩的灯又亮了起来。邢成义在后厨准备晚餐的食材,陈露和徐涛在前厅整理客人留下的留言本——有位意大利游客用中文写了“谢谢”,旁边画了个笑脸;还有人画了今天吃到的莲花点心,旁边标着“delicious”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抽油烟机再次响起时,邢成义手里的面团又开始转动。他知道,明天又会是忙碌的一天,但只要灶台还冒着热气,餐桌还摆着故事卡,就总会有新的相遇,在烟火气里,把文化的味道,慢慢传得更远。
素味轩里的跨国邂逅:一场用味蕾与文化编织的相遇(续)
傍晚六点,素味轩的灯笼刚点亮,邢成义正盯着灶上的素高汤。砂锅里的老茶树菇在沸水里翻滚,根须舒展如银线,他伸手探了探水温,指尖刚碰到水面就缩回来——得保持微沸的状态,汤才会清透。旁边的瓷碗里盛着刚磨好的杏仁粉,是给晚上的甜品“杏仁豆腐”准备的,粉末细得能在指尖流动,他特意加了点琼脂,这样凝结后的豆腐才会带着颤巍巍的光泽。
“老邢,刚接到导游电话,有位意大利老先生对‘二十四孝’特别感兴趣,想晚上再留半小时听故事。”陈露的声音裹着晚风从门口飘进来,她手里攥着本牛皮笔记本,封面上已经记满了白天的客人反馈,“我让徐涛把故事展板搬到靠窗的位置了,那里光线好,还能看见院子里的竹丛——你下午雕的竹节素肠,正好能当个实物例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