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路逆风的80后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八一中文网www.izwdu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赵武灵王的回应堪称高明。他并未直接反驳「礼义」,而是强调实用:「服者,所以便用也;礼者,所以便事也。」(《战国策·赵策》,意为:服饰是为了方便使用,礼仪是为了便于行事。)意思是,衣服是为了方便做事,礼仪是为了便于行事,若拘泥旧制而不顾实际,才是真正的迂腐。更关键的是,他以「先王习俗不同,何古之法?帝王不相袭,何礼之循?」(《战国策》,意为:先王的习俗各不相同,该效法哪个古代?历代帝王不互相沿袭,该遵循哪种礼仪?)的反问,直接动摇了守旧派的根基——连祖宗礼法都在变,凭什么不能改?

推行胡服时,赵武灵王采取「自上而下」的策略:先说服公子成,赐其胡服以示恩宠;再令军中将领、王室子弟率先换装,甚至将胡服定为赵国官员的「戎服」(军装)。短短三年间,赵国朝堂上「短衣皮靴」成为新的权力符号,旧贵族的宽袍大袖反而成了「不合时宜」的象征。

三、骑射改革:从战术到制度的重构

训练骑兵并非简单的「骑马射箭」。赵武灵王做了三件事:

1. 组建「骑兵训练营」:在代郡(今山西大同)设立专门的骑兵训练基地,招募边民与游牧部落降卒,以「骑射考核」选拔精锐。《赵军制》记载,合格骑兵需能「纵马疾驰中,三箭连中靶心」,并掌握「侧骑回射」「马腹避箭」等技巧;

2. 改良兵器装备:引入胡人「胡弓」(短小强劲的复合弓)、「短刀」(便于马战的环首刀),同时为骑兵配备皮甲(轻便且防护性强)。河北易县出土的战国骑兵俑,其装备与中原步兵明显不同:头戴皮盔,身披鱼鳞状皮甲,腰间挂箭箙(fú,箭袋);

3. 建立「军功授爵」制:规定「斩一胡骑,赐田百亩;破一胡营,封邑千户」(《赵世家》,意为:斩杀一名胡人骑兵,赏赐百亩田地;攻破一处胡人营地,封赐千户食邑),打破贵族世袭爵位的旧制。此举极大刺激了平民与底层军官的积极性,史载「赵人闻战,皆喜形于色,争赴疆场」(赵国人听说要打仗,都喜形于色,争相奔赴战场)。

改革成效立竿见影。公元前302年,赵军以骑兵为主力,北击林胡,「追亡逐北,获马万匹,降卒两万」(《史记》,意为:追击败逃的敌人,缴获战马一万匹,收降士兵两万人);又西渡黄河,夺取秦国榆中地区(今宁夏、内蒙古交界),迫使秦国不得不调整战略,将防御重心转向赵国。

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+
我在现代留过学

我在现代留过学

要离刺荆轲
所谓天子者,父天母地,为天之子! 或曰:天子做民父母,以为天下王! 而朕,曾为天子! 承六世之余烈,邵述先帝之志。 鞭西贼而惩旧党,所能必为,所伐必克,扫皇宋百年之积弊,使天威远畅,丑氐震迭! 奈何天不假年,英年早逝! 幸上苍哀怜,使朕于九百年后重活,留学于现代之世,经历科学之盛! 如今! 朕留学归来,重归少年。 三尺长剑在手,问尔群臣: 何日缚得苍龙?
历史 连载 395万字
历史直播:王侯将相宁有种乎

历史直播:王侯将相宁有种乎

今天有猫了吗
大泽乡的振臂一呼,拉起了农民起义的序幕。这是走投无路后百姓们的最终选择,也是为朝廷敲响的一记记警钟。给不同时空的王朝全体——皇帝、臣子、百姓直播农民起义故事。观前必看:1.本文无主角,仅有一个播放器(可以这么理解)2.本文并不否认各个皇帝的功绩和能力,没有这个意思!!3.本文主要内容是农民起义,所以立场必然是农民起...
历史 连载 43万字